課 題: 素描基礎知識 素描的工具和材料及使用方法 教學目標: 使學生懂得素描的概念,意義,起源和發展.素描的類別.學習素描的目的. 懂得素描的工具性能與材料特點,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方法. 重 點: 素描的概念,意義.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方法. 難 點: 深入淺出地描述各個知識點.畫板執法,鉛筆執法. 教 具: 中外素描名作,畫板,鉛筆,紙,畫架等. 教學過程: —,素描的概念: 素描主要是指以單色的線條或調子在某種平面(如:紙,布,板等)上,表現客觀對象或意象的繪畫和繪畫方法.它也包括一些加入少許簡單顏色的淡彩素描. 二,素描的意義: 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本功之一,尤其是繪畫的基礎,同時也是一種獨立的繪畫式樣.造型藝術包含多門類,如:繪畫,雕塑,工藝及建筑等等,它們都離不開建立圖形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素描.素描的目的也是為了造型.它是一種把客觀對象或想象,用繪畫形象記錄下來的最簡單的手段和表現手法. 三,素描的起源和發展: 由于素描使用工具的單純性和表現的直接性,使它成為人類最古老的繪畫方式,原始時期人們以勾畫形象作為語言進行交流,這種繪圖行為的產生要早于人類文字發明.隨著人類認識的提高,繪畫的觀念也在不斷改變,素描的表現形式和方法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不同時代的人們追求著自己理想的造型語言. 素描在我國傳統繪畫中稱為"白描",是用毛筆和墨所作的純線條的繪畫.西方素描傳人中國是近百年前開始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結果,特別是俄國,法國的素描學派對我國的素描教學體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四,素描的類別: 素描的類別多種多樣,大致可作三種大的分類: (一)工具和材料劃分: 如鉛筆,鋼筆,炭筆,毛筆等,以及各種淡彩素描,如鉛筆淡彩,鋼筆淡彩等. (二)表現題材劃分: 如靜物,石膏,人物,人體素描,風景,動植物等寫實或抽象表現素描等. (三)目的,用途劃分: 如習作,創作素材,繪畫圖稿,設計素描及完整的素描作品等. 一幅素描往往同時具備上述三種不同分類中的其中一種性質.另外在基礎訓練課中常根據不同的學習目的而分為調子素描和結構素描.調子素描也叫全因素素描,它是一種對客觀對象除色彩外的所有二維造型因素進行全方位表現的素描方法.結構素描主要用線及少量明暗強調表現對象的線透視和形體結構關系. 五,學習素描的目的: 素描是繪畫的開始,可以說它既是繪畫的最初形式,也是學習繪畫的基礎,同時它還是開始作畫的第一個步驟.所以學習繪畫首先應從素描人手. 學習素描的目的是為了研究造型規律,寫生中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如何正確地認識和表現客觀世界中的物象,素描基礎練習就是告訴你怎樣準確地抓住對象的特征和形體結構關系,并加以正確表現的方法.只要我們用心地觀察,體會,通過一定的方法大膽地在畫面上表現自己的感受,就能獲得有益的體驗和正確認識對象的方法. 六,素描的工具性能與材料特點: 一般來講,素描可以使用任何一種工具,或幾種工具混合使用.下面介紹的是素描中最常用的幾種工具. (一)紙:素描可以在任何紙或平面上操作,紙是最普遍的材料,各種類型的紙都可以選用,但大部分素描工具不適宜使用過于光滑的紙. (二)鉛筆:是最方便的素描工具,能畫出豐富細膩的色調變化.鉛筆有粗細,軟硬,濃淡的不同型號,HB為軟硬適中,H前面的數字越大就越硬,越淡,B前面的數字越大就越軟,越黑.畫素描常選用較軟型的. (三)木炭:木炭一般是用柳木燒制而成的,松軟,易碎,畫后容易脫落,因而方便修改,常用來作繪畫作品的底稿.用木炭作畫最好選用質地粗軟,著炭力強的畫面,修改時一般常用軟布撣擦,或用面包,饅頭沾掉炭粉.畫后須噴上一層定畫液才能保留. (四)鋼筆:屬于硬尖類蓄水的有鋼筆,圓珠筆,簽字筆,針管筆等等,其特點是基本無粗細,濃淡變化,線條剛健,不能涂改,不易脫落,是速寫的理想工具.如需表現深淺色調的變化,常以交錯的線條排列出明暗色階. (五)橡皮: 橡皮的作用除修改錯誤外,同時還具有"白筆"的功能,當畫面色調過重時,用來減弱色調.選用橡皮應以柔軟,有彈性的為佳.有一種軟性橡皮,擦涂不易損傷畫面,可粘淺畫重的色調,但不能完全擦凈,如與硬橡皮配合使用會使你感到方便自如. 七,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方法: (一)工具的選擇:按教學要求選擇素描工具,將紙張平整地固定在畫板或畫夾上. (二)畫板執法:右手執筆時,左手握畫板左上端,手臂盡量伸直;下端放于大腿上,角度與臉平行,畫小畫或細部時可放在腿根處.原則是使我們能夠一眼看到畫面的全部,并使眼睛盡量與畫面保持平行;如使用畫架,應使眼睛正對畫面中心.(圖1)(圖2) (三)鉛筆執法:(1)橫握:直立畫板時,畫輪廓或其它長虛線時,應使用長鉛筆,手輕握筆后端(圖3).畫短實線或細部時,手握筆前端(圖4).(2)直握:平放畫板時或畫實線及細部時,可像寫字那樣直握鉛筆.(圖5) (圖1) (圖2)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一,素描的基本元素 二,構圖) 教學目標:認識素描的基本元素(點,線,面及線條和調子)構圖的基本原理:多樣統一. 重 點:構圖是對畫面結構進行合理配置,按照形式法則和視覺規律組織安排畫面內容. 難 點:構成一個統一均衡,諧調完整的畫面. 教 具:畫板,鉛筆,紙,畫架等. 教學過程: 素描造型包含著很多因素,以下列舉其中的幾個主要方面: 一,素描的基本元素: 素描最基本的元素是點,線,面.點的單向擴展是線,線的擴展是面.素描中通常用線表現物體的輪廓和形態,用面表現體,面的變化產生了調子.所以線條和調子(黑,白,灰)是素描造型的基本手段. 二,構圖: 構圖是對畫面結構進行合理配置,按照形式法則和視覺規律組織安排畫面內容,使之多樣統一.安排靜物也要依據上述原則,選擇和布置物象. 在素描練習中,構圖的首要問題是對描繪對象在畫面的位置,大小,主次,遠近,黑白等因素依據變化統一的原則進行合理布局,構成一個統一均衡,諧調完整的畫面. 初學素描,易出現形象位置和大小的問題.上下,左右應與畫幅邊緣保持相應距離,一般以飽滿而不擁擠為宜.
正確的構圖 主體形象過小 主體形象過大 形象偏于一側 素描中的構圖以使人看起來感到舒服,美觀為原則,達到這個目的,構圖就是成功的. ▲水平線產生平靜,開闊,寬廣的形式心理. ▲垂直線產生高聳,莊重,肅靜等形式心理. ▲傾斜線產生飄忽,晃動,運動等形式心理. ▲折線表現緊張,驚險等形式心理,自由曲線以其活潑,流動,柔美給人以快感. ▲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具有呆板,莊嚴,靜默的穩定感.非等腰三角形富于多種變化,可以造成均衡之勢的穩定.倒立三角形產生不安定,危險感覺的形式因素. ▲圓形中,環繞著的圓形給人以完整,緊實的感覺,缺口的環形由于張力的變化,在缺口處產生了視覺中心.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透視知識 教學目標: 掌握透視的基本原理. 重 點: 平行透視,成角透視. 難 點: 在二維(高,寬)平面的畫幅上把三維空間的視覺效果顯示出來 教 具: 范畫 教學過程: 透視是一種在乎面畫幅上表現立體空間的最基本的方法.近大遠小是人眼看三維空間物體時產生的視覺現象.在二維(高,寬)平面的畫幅上把三維空間的視覺效果顯示出來,是通過透視線的幾何方法. 透視的基本原則是:所有平行的線必然交于一個點(這個點常常不在畫面上),從而在畫面上產生縱深的 透視感覺. (一)基本概念 l. 視 點:眼睛所處的位置稱為視點. 2.視平線:和觀察者眼睛等高的水平線稱視平線. 3.視 域:觀察者位置不動的正??梢暦秶? 4.心 點:視平線上與眼睛正對的一點稱心點. 在平行透視中是唯一的消失點. 5.余 點:在視平線上的兩側由成角透視產生的消失點. (二)基本規律 近大遠小是透視現象的根本規律.由于觀察者與形體所處的角度不同,可分為平行透視,成角透視和傾斜透視. 1平行透視 立方體的前面與畫面平行,底面與地平面平行一個中心消失點.是最簡單的透視方法(圖1). 2成角透視 立方體的任何一個面都不與畫面平行,但底面與地平面平行,有兩個消失點,是最常用的透視方式(圖2). 3傾角透視 視線與地平面成傾斜角度時,平行的消失點仍在地平線上,而垂直線的消失點或在上(上斜透視) (圖3),或在下(下斜透視).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結構素描(第一講)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及結構素描寫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重 點: 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 難 點: 整體的看和整體的畫. 教 具: 范畫,石膏幾何體. 教學過程: 一,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表現方法: 正確的觀察方法原則是: (1)整體的觀察:對描繪對象的整體進行全方位的觀察.它包括對表現對象的整體以及對畫面所容納的一組或幾組對象的整體進行全面觀察.只有通過整體的觀察才能進行全面的比較,從而取得正確的認識.它是貫穿于繪畫始終的最基本的觀察方法. (2)比較的觀察:比較是認識客觀對象的第一要素.只有通過比較才能掌握對象諸種因素間的正確關系,如:大小,高矮,寬窄,前后,亮暗等等對比關系,都需要在觀察中通過比較獲得其相對正確的認識. (3)立體的觀察:多角度地審視對象,測定各個物體之間的空間位置,距離,以求在任何角度作畫都能正確表現對象的立體空間關系.立體觀察和立體表現是基礎素描中必要的訓練內容. (4)理解的觀察:把對象歸納為最簡單的幾何形體,是理解對象的最初動機.無論多復雜的物體都能用方,圓,柱,錐等幾何體或它們的組合體給以概括體現,從而掌握其基本的形體結構特征,理解其空間存在 的方式.如能進而了解其解剖結構,就能幫助我們更加準確地理解和表現對象. (5)藝術的觀察:由于繪畫不是單純的摹仿,在觀察同一對象時,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獨特感受,甚至不同的角度也會有不同的體驗,有時這種感受和體驗是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只有用繪畫形象的特有方式來表達,這種方式不同于簡單的說明. 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思想觀念和情感是所有藝術形式存在的基礎,也是藝術追求的目標.藝術的觀察從一開始就要加以培養的,不單是學習藝術,每個人都應學會用藝術的眼光去感受事物. 正確的表現方法的一個根本原則是: 整體——局部——整體.無論是方法步驟的設立,還是表現中的塑造過程,都是嚴格遵守這一原則的. 在素描寫生的步驟中是從整體開始到整體結束;而在中間的局部深入過程中,也必須是整體,局部,整體不斷反復,不斷深入,邊深入邊調整.也就是說,整體的觀察和整體的表現始終貫穿在作畫的全過程中,任何時候停下作業,畫面的整體關系都應該是完整的,而不應有哪一部分明顯地,孤立地跳出畫面,從始至終都要在整體的大關系中表現對象,直至完成. 素描的表現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基礎訓練常以結構素描和明暗素描作為主要訓練手段,兩種方法各有不同的訓練目的和取舍要求,但表現對象的依據是相同的. 二,結構素描基礎練習: 結構是指物體的內部構造及其連接組合形式.它是造型的根基,任何物體都有其自身固有的結構關系,同一種類的物體無論外表特征怎樣改變,其內部構造是不變的,所以研究結構是正確認識和理解客觀對象的根本出發點. 生活日用品的形體結構分析 結構素描基礎練習,主要以線的形式, 突出表現對象的形體結構關系,而省去對 象表面的光影和顏色的深淺變化. 結構素描寫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一)觀察對象 觀察,分析對象的基本特征和物體之間的關系(大小,高矮,遠近等),并根據其結構特征歸納為幾何 形體或幾何形體的組合形式. (二)構圖,定位 沒想對象在畫面上的大小和位置,根據構圖的基本原理確定對象在畫面中的適當位置,找出整個外形 大的連線后觀察一下是否和你看到的對象所占的面積大體相符.你畫中的對象就在這個大的框架之中. (三)勾輪廓 選擇占畫面最大的物體開始,定出高度和寬度以確定大的比例.如果是對稱物體應先畫出中心軸線, 再找出外輪廓上突出的高點位置,用輕淡的長線連接高點,形成與對象大體相符的輪廓.其它物體依次勾 出,基本確定后,檢查一下比例,透視是否準確,物體與物體之間的比例位置是否合適. (四)表現形體結構 進一步確定對象形體轉折和結構穿插關系,對各部分比例,透視進行調整. (五)深入刻劃 深入刻劃形體結構,根據對象的前后,遠近,主次關系,運用線條的輕重,虛實,粗細刻劃對象各部 分的形體結構關系.一般重的,實的線條感覺突出,輕的,虛的線條感覺退遠.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結構素描(第二講) 教學目標: 形體各部分的比例關系,組合結構的分析與正確表現. 重 點: 貫穿體兩個部分的中軸線垂直相交,寫生中不但要從外形上尋找,也要在內部找準這種組合的線 索,可以借助于輔助線和輔助形在形體內部分析. 難 點: 形體外輪廓與內部結構的關系,作畫過程中怎樣使二者相輔相成地結合起來 教 具: 范畫,靜物. 教學過程: 表現自然要用圓柱體,球體,椎體……在感受自然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深度比平面更為重要. ——塞尚 把自然物體還原為基本形體來理解和觀察,就容易簡括地掌握其大形體的基本特征,突出立體感和結構性.整體的,聯系的觀察方法,是素描觀察方法的核心,畫面的各個部分都是密切關聯的構件. 本課題的寫生對象選取了形體較為單純的一組相似形構成的靜物組合,從這些形體上可以看出,剔除了表面細節和其它因素以后,很多物體具有鮮明的基本形體的特征,在表現這類形體時,要力求透過表面因素和細節領悟對象內在的基本形體,表現出對象堅實的體積和明確的結構.在上一課中學習的基本形體的表現方法為我們概括,提煉靜物中的基本形體提供了手段. 砂鍋,碗與酒瓶的組合.
作畫步驟: 第一步:構圖.確定成組靜物外部突出 點,用直線連接成基本形,推 敲在畫面上整體的位置安排. 第二步:畫出各物體的基本形,找出各 部分的比例. 第三步:確定各個圓形的透視變化,用 基本形體的分析方法輔助校正. 第四步:用線勾勒形體,根據不同的質 感和前后,體積等因素,用變 化的線條和輕微的色調具體刻 劃. 在靜物組合中,構成一組的物體每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它們以一定的空間關系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整體的結構,在表現時,各物體間的位置與比例要通過相互參照才能確定,形狀,質感等也在相互比較中顯現出來.畫不準整體關系,個體就失去了正確存在的余地,因此,必須掌握從整體出發的觀察方法. 在畫成組靜物時通常易出現的問題是看一件畫一件,以至于出現整體比例,位置的失調,為了防止出現這種問題,可以改變一下觀察的方式,一開始就把成組的靜物整個看作一個大形體,是"長"在一個底盤上的合形體,如同生長在面頰上的五官一樣,是一個有機的構造. 要點與要求: 1.圓形在距視平線不同的 距離時形成有規律的透 視變化,要抓準各個圓 弧與視平線的關系,防 止出現圓形的透視變化 不統一的問題. 2.用線要表現出體積與轉 折,而不是單薄的框架, 在圓形物體的外輪廓線 上要能夠體現出形體轉 折的趨向,各物體口沿 部位的薄厚鈍銳要用不 同的線傳達出來. 3.注意鍋蓋與鍋身傾斜放 置的角度關系和鍋蓋與 鍋口尺度相吻合的比例 關系.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結構素描(第三講) 教學目標: 造型能力的培養. 重 點: 由簡入繁,循序漸進. 難 點: 樹立起把自然界中的一切變幻莫測的形態,都看成是由幾何形體相互穿插銜接而成的觀察意識. 教 具: 范畫,靜物. 教學過程: 在由簡入繁,循序漸進的素描學習過程中,通常是從石膏靜物人手,石膏靜物色質單純,統一,便于長期觀察,反復體會.從簡單的幾何模型到復雜的石膏頭像,有一種內在的必然聯系,反映著造型的最基本規律,是培養造型意識與造型能力的理想教具.從幾何模型人手開始繪畫造型的學習,就是讓學生體會到幾何形是自然界一切復雜形體結構的模型和原始構件,樹立起把自然界中的一切變幻莫測的形態,都看成是由幾何形體相互穿插銜接而成的觀察意識. 以線構成的方法: 以線構成的方法也稱"線透視法". 以線構成的方法在于: ①使初學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對幾何形體空間構造的體會和研究上. ②初步掌握運用比例,透視構成幾何形體準確的空間位置的方法,如近大遠小,近長遠短等. ③當進入明暗方法處理空間形體時,不至于僅僅描摹表面色調而忽視造型的要點. 用線構成——就是根據比例,透視原理,運用濃淡,粗細,虛實的線條,表現幾何形體在三維空間中的正確位置和關系. 以線構成的方法步驟如下: 步驟一: 定點:既是構圖,確定位置,又是將畫面物體共同形成的 群體外形確定下來. 拉線:是將每個物體的形體通過拉線的方法確定下來,通 過點與點的聯系拉出物體的形狀,從而形成對比參 照的作畫習慣,是整體觀察的第一步.(圖1) 注意:處在靜物兩側的位置,有時會出現物體 重疊在一起的情況,這時,要將物體的 位置作理想的調整,形成位置恰當的構 圖.(圖2) 步驟二:確定比例,透視,形狀的位置. 這一步是尋找,確定每一幾何形體的 基本形狀以及它在群體形狀中的空間位置, 多用輔助線,輔助形來分割和確定物體的 空間. 注意: 在尋找物體的比例,透視,形狀的位置時,提倡目測法.如果 做不到,可以借助鉛筆幫助測量,但要逐漸地拋開這種方法, 在大量素描訓練中培養眼睛的敏銳度. 要注意確定每個形體的外輪廓,即可見面.還要畫準它的內面 轉折位置,即不可見面.建議多角度進行觀察對比. ③ 形的形狀輪廓的確定,從簡到繁慢慢切割. 步驟三:分析,比較,完成. 運用粗細,輕重不同的線條畫出每一幾何模型的體積關系,以及 幾何體之間的正確空間關系,要采取分析方法把物體畫成空間中 的透明體,舍去質感,體積感和色調的塑造,經過反復比較,調 整,使幾何形體非常實在地立在同一透視平面中. 注意: ①線條要反復修整,使它如鐵絲般結實,堅挺. 充分發揮線條的表現力,以線條的深淺表現 空間的前后,以線條的長短表現透視的縱深等.(圖3) 以上是以線構成的方法步驟,它是初學者踏足素描學習的步驟.這種方法要求不高,觀察和分析的方法比較單純,集中,是培養初學者立體空間意識及敏銳空間感覺的最直接的方法.它是眾多素描訓練方法中的第一步,這步驟的學習主要目的是:把形體畫穿畫透形體看不見的面也用線分析出來,這樣便會一眼看出畫面上形體空間位置上的錯誤.重分析,比較,重整體調整,空間框架的建構.輕質感,量感,色調.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調子素描(第一講) 教學目標: 明暗產生的原理,三大面五調子,調子素描寫生的基本步驟. 重 點: 明暗調子產生的原理. 難 點: 理解明暗五調子. 教 具: 范畫,靜物. 教學過程: 明暗: 明暗產生的原理: 明暗是客觀物象受光線照射所呈現的光影變化,因為有了光我們才看見了物,物體受光后即產生明暗,受光面稱為亮部(明),背光面為暗部(暗).物體的形體變化和質地,顏色及光源的性質,人與物體的距離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明暗色調變化. 明暗五調子: 物體各面因受光角度的不同而產生的明暗變化使我們感覺到體積,所以正確地表現明暗關系是素描表現立體,空間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般物體除亮面,暗面外,在它們之間還有變化最復雜的灰面,亮面,灰面,暗面稱為物體的三大面,是建立物體立體感的基礎.各面因接受光線照射的角度不同,物體還有明暗層次變化的五調子. 明暗五調子分別是:(1)亮調子:正對光源的面.(2)次亮調子:斜對光源的面.(3)明暗交界線:與光源平行的面.(4)次暗調子:背斜對光源的面.(5)反光:背對光源并正對環境反射光的面. 要點:明暗交界線是在光線與形體相切的位置上,它不受光源和很少受周圍環境光的影響,因此在五調子中色調最重,作為明暗的分界處,是我們掌握明暗關系的關鍵. 除此之外,還有兩種調子:高光,是反射光源的最亮點;投影,是物體遮擋光源后投射在光源對面的物體影像.由于高光屬于具有反射光質地的物體才具有的性質,而投影則常常投射在其它物體上,不屬于形體自身的明暗變化,這兩者都有不確定因素,所以不列在五調子之中,但如果它們出現,卻非常重要. 光源: 光源的性質也是決定受光物體明暗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直射光;一類是散射光. 直射光是由可見的固定光源直接照射物體表面,而形成一種明暗變化效果,如:陽光,燈光,·火光,燭光等.直射光的特點是明暗對比強烈,灰調子較少,投影有清晰的界限. 散射光是無明確光源,主要是由空氣折射陽光而產生的柔和的漫射效果,如:陰天,陽光陰影中及室內等.散射光也叫漫射光,天光或自然光.暗面中的反光是周圍環境的折射光,也是一種散射光.散射光的特點是明暗對比較柔和,灰調子變化豐富,投影無明顯界限. 質量感,空間感,體積感: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象都占有一定的空間,并以量而顯現.在繪畫中以表現物體質地,色澤,光澤,軟硬, 重量等感覺的,叫質感和量感;以表現遠近距離感的,叫空間感;以表現物體三維厚度,暗示其容量的,叫 體積感.素描的工具雖然簡單,但完全可以把這些物質的屬性表現出來. 二,調子素描方法:(調子素描寫生步驟) 素描技法的基礎練習從寫生開始,主要是鍛煉觀察,思維和表現的能力,通過眼,腦,手這一從觀察到 表現的過程,得到繪畫的基本體驗. (一)觀察對象 (二)構圖定位 (三)勾輪廓(以上三步同結構素描) (四)畫大體明暗關系 分析對象的明暗變化關系,找到明暗交界線的位置,確定暗部的范圍,以輕淡的色調把大體的暗部和投影全部鋪滿,不要遺漏,把暗部連成一片,同時強調明暗交界線,使其強于暗部的色調,特別是在形體轉折清晰處,更要特別強調,盡量不畫亮部的灰調子.如有深色物體應同時畫出深色調,暗部稍重. (五)深入刻畫 用明暗色調深入表現對象的形體結構和明暗變化,空間,質量.這一階段是最復雜和花時間的,在作業時間較短的情況下,應在上一步驟的基礎上,突出畫靠近你的物體,強調其明暗對比關系;同時畫一些較重的灰色調,但應注意不要超過暗部色調. (六)調整,完成 全面檢查作業,看看哪些地方不足,調整大的主次,虛實,遠近,黑白等關系,并回復到最初的印象,感覺一下是否和你剛剛看到時的感受相符合.此步驟應把畫面放遠些,不要再畫細節.調整后作業即成.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調子素描(第二講) 教學目標: 在平面的紙上將自然的形體有秩序地"轉譯"成具備三維的空間,形成有一定的質感,量感,觸摸感的畫面. 重 點: 整體推進法. 難 點: 每添加一層調子都要環顧整體,按照調子深淺的順序逐步推進,其中每一步驟停下來,都能保持相對完整的整體效果. 教 具: 范畫,靜物. 教學過程: 經過了線構成作業的練習,建立了立體空間意識,有了作畫步驟的基礎,有了比例,透視的知識,有了"筆性"材料屬性的體驗,為明暗構成法的練習作了準備.明暗構成就是用黑的,灰的色調,在平面的紙上將自然的形體有秩序地"轉譯"成具備三維的空間,形成有一定的質感,量感,觸摸感的畫面. 明暗構成法分為整體推進法與局部推進法. 1.整體推進法 步驟一:定好構圖及大的形體比例. 透視關系有了以線構成的基礎,這一步較容易完成.構圖要注意大小適中,均衡得當.定比例是先外形后內形.線條的深淺要體現空間的虛實. 步驟二:分明暗. 將物體分成暗面與亮面.暗面包括:明暗交界線,反光面,投影.亮面包括:灰面,受光面.開始鋪背景色調.背景的作用主要是襯托物體,背景與物體是一組互補關系,因此,物體的暗面深,背景淺;物體的亮面淺,背景深.(物體與背景若有色反差太大除外) 步驟三:逐步深入,反復調整. 這一步驟是體現作者功力,才能與謀略的階段.建立秩序:將畫面上的調子,按從深至淺排好隊.將形體的虛實,按從前至后,從左至右排好隊. 建立畫眼:記住自然之光不等于畫面之光.自然之光:無主次,無秩序,偶然的;畫面之光:有經營,有秩序,必然的.作者應掌握這規律,對物體的空間,主次等用"藏"和"露"的手法,牽引觀眾的視線,讓觀眾一眼就被畫面的精彩刻畫所打動. 吃透形體:"不要被物體的表面光影所騙,要強調結構",這樣的話,幾乎所有初學者都被老師反復強調過.解決這困難,關鍵在于觀察方法與理解程度的問題.看調子時,要結合物體的表面起伏看,要考慮它的來龍去脈,形體的穿插;要注意形體的高點與低點,凸出與凹入,將自己看成是一只螞蟻在物體的表面爬行,微觀地感受形體的起伏,轉折.這一步驟的特點是:每添加一層調子都要環顧整體,按照調子深淺的順序逐步推進,其中每一步驟停下來,都能保持相對完整的整體效果. 2.局部推進法(略講) 步驟一:先用線勾勒出形象,做到透視,比例,特征心中有數,對形象作一次整體的感受,然后從某一比較感興趣的局部人手.具體地刻畫起來,甚至連線也不勾,直接從局部推展開來.局部推進法要求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更強的控制整體的能力,對初學者來說也許比較困難.但這容易讓作畫者隨著自己的興趣很快進入靜心的刻畫狀態. 步驟二:將某一局部刻畫到相對完整的程度.質感,形態特征,調子色素,內部構造與對象吻合. 步驟三: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位置,同樣要做到質感,形態特征,調子色素,內部構造與對象吻合. 步驟四:如此類推至畫面的其他位置,這樣再不斷地整體環顧,以至將每一局部像鏈條一樣緊扣,回到觀察上的整體. 注 意:局部的刻畫不等于拘泥于局部的細致,不等于陷入局部的觀察,它是作畫步驟的短暫停留,以便達到刻畫上的充分和到位. 整體推進法步驟圖: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課 題: 調子素描(第三講) 教學目標: 借助光線與形體的關系,研究造型的特點和規律.回答教學問題. 重 點: 寫生訓練從始至終強調整體觀察. 難 點: 整個繪畫過程是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塑造過程. 教 具: 范畫,靜物. 教學過程: 調子素描,也有人稱它為"全因素素描".光影素描借助光線與形體的關系,研究造型的特點和規律. 形體的明暗關系主要受五個方面的制約: 1,光源的強弱; 2,光源距離形體及其各部位的遠近; 3,光線與形體各部所呈的角度; 4,形體本身的明度; 5,周圍環境的反射和襯比作用. 光線在物體上產生的明暗變化——般歸納為三大面,五調子.三大面指亮面(受光部位),灰面(側光部位),暗面(背光部位).五調子指高光,中間灰調子,明暗交界線,反光,投影.高光,中間灰調子屬于亮部,明暗交界線,反光在暗部,投影雖然不是形體中的內容,但它是表現特定光源,特定環境必須要描繪的一個內容,一般與暗部連在一起處理.一般說來,受光部分的色調均亮于背光部分的色調. 光影素描寫生訓練從始至終強調整體觀察.整個繪畫過程是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的塑造過程.整體觀察中強調的重要問題是使觀察固定在一個焦點上,不管是形體,明暗,虛實都不能背離這一特點而存在.由此而產生的空間秩序必須符合視覺科學的規律(近大遠小,近強遠弱,近實遠虛). 光影素描早已形成了系統的教學體系,基礎訓練從石膏幾何形體寫生,靜物寫生,石膏像寫生,頭像寫生,半身像寫生,全身人像寫生由易到難安排教學內容.光影素描對我國素描教學的影響較大,過去很多院校的素描教學是按照這個體系進行造型訓練的. 寫生的步驟: 1.畫大體輪廓; 2.畫基本色調; 3.深入刻畫;小調整關系. 教學問答: 問:素描造型能力的標準是什么 答:素描造型能力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寫生能力(包括臨摹).這是基本能力,也是素描 訓練的主要途經. 2.默寫能力.這是形象記憶力的體現. 3.創作形象的能力.除了有堅實的造型基礎,還要 具有豐富的聯想能力,從而達到造型藝術的較高 境界. 問:觀察與看有什么不同 答:看是感性的,外在的認識,平常人都具備這種能力. 但是看很難與思維的過程聯系在一起,所以常出現 "視而不見"的現象,對司空見慣的東西并沒有真 正的了解.觀察則是通過眼睛把形象信息傳給大腦, 大腦再進行分析,判斷后上升為理性認識,最終提 高感覺的敏銳性,形成一定的觀察能力.要提高觀 察能力必須進行有意識的訓練,才能使手,眼,腦 達到統一. 問:什么是色調 答:色調是指物體在一定光線下的明暗變化.素描中常 借助色調處理形體的結構,空間,光感,量感,質 感,強弱,虛實等這些變化,形成了特定的素描語 言. 問:如何看待繪畫中的像與不像 答:繪畫作品像不像實物是一般人對待繪畫的心態,特別是在素描頭像中很多人會提出像與不像的評價.雖然畫像物體是造型初期訓練的基本要求,但與常人的像與不像的要求還是有區分的.由于訓練的目的不同,每張作業并非全因素地表現對象,有時強調形體的比例,結構,空間位置,有時注意研究形體的解剖關系,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必須要有學習的重點,當這一過程跨越之后就是一個較客觀地表現物象的階段,這時畫的一些作業就應達到"像"的程度.當藝術進入更高領域時,畫家要借助作品表現自己的藝術主張,找尋自己的藝術語言,這時的"不像"與早期的畫不像則完全是兩回事.因此作為初學者既不可不注意訓練的目的一味的追求'像",也不可認為不像才是藝術.這都不是科學的學習態度. 問:畫靜物寫生時如何能較快地抓住特征 答:對初學者來說,為了掌握把握形體特征的能力,可以多畫些小的速寫,可提高作畫的速度,一張紙可畫多個對像,從不同角度描繪,直到畫滿為止.這種方法很有成效. 問:素描寫生中為什么不可使用尺 答:在幾何形體寫生中,畫到直線的邊緣時,很多同學喜歡用尺來畫,這是一種錯誤的作法.寫生訓練是培養手,眼,腦的統一,提高手的繪畫能力是訓練中的主要目的,從循序漸近的角度說,直線是比較容易畫出的,所以排在開始的作業中,以后的作業難度加大,對手準確度的要求逐漸提高,沒有早期的訓練,難以勝任這時的要求,所以在基礎訓練時一直要求不要使用直尺.這與要求使用尺來設計一些畫稿并不矛盾.目的不同,要求也自然不同. 問:如何使用炭筆 答:炭筆在線描中用的較多.炭筆一般顆粒較粗,在宣紙,新聞紙上使用效果較 好,炭筆在使用時可削成錐形或鴨嘴形,放平時可畫出較寬的線,直立時可畫出較細的線.炭筆有很強的表現力,畫時,在紙上用力不同會出現粗,細,深,淺的線條變化,但是炭筆不易涂改,最好在作畫時先較輕地用筆,然后再加以肯定. 問:如何糾正輪廓線畫得過死或過于瑣碎的毛病 答:沒有輕重,粗細,虛實之分的線條是死板的線條,用這種線勾勒出的形體沒有空間感和節奏感.原因多是只注意到形體的結構與輪廓,而缺少對空間,強弱主次的認識,在作畫時應有意識地加強某一部分的線條,減弱與之相對應的另一部分的線條.可在畫完的作業上加工一下,效果就會好得多了.瑣碎的用筆是缺少對線條的全面理解.只是謹小慎微地勾畫形體,忽視了線條給人的藝術感受.粗壯有力的線條給人一種果敢,堅定,強壯的感覺.均勻流暢的線條給人以運動,滑潤,柔美的感覺.所以要克服膽怯的心理,多注意觀察比較,即下筆就要果斷,哪怕畫錯了再復加一筆也好.具體操作時多用長線來畫輪廓.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圖4) (圖5) (圖3) —,素描的概念:是指以單色的線條或調子在某種平面(如紙,布,板 等)上,表現客觀對象或意象的繪畫和繪畫方法. 二,素描的意義: 素描是造型藝術的基本功之一. 三,素描的起源和發展. 四,素描的類別: (一)工具和材料劃分:(二)表現題材劃分:(三)目 的,用途劃分 五,學習素描的目的. 六,素描的工具性能與材料特點:紙,鉛筆,木炭,鋼筆,橡皮. 七,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方法:工具的選擇,畫板執法,鉛筆執法. 談談你對素描的認識 試著畫一張簡單的石膏幾何模型.
畫一張石膏幾何模型(三件) 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素描的基本元素: 素描最基本的元素是點,線, 面. 二,構圖: 構圖是對畫面結構進行合理配置,按照形 式法則和視覺規律組織安排畫面內容,使之 多樣統一. ▲水平線▲垂直線▲傾斜線▲折線▲三角形▲圓形
分別各畫一張立方體的平行透視和成角透視圖. 透視知識 (一)基本概念 l. 視點 2.視平線 3.視域 4.心點 5.余點 (二)基本規律 1平行透視:立方體的前面與畫面平行,底面 與地平面平行一個中心消失點. 是最簡單的透視方法. 2成角透視:立方體的任何一個面都不與畫面平 行,但底面與地平面平行,有兩個 消失點,是最常用的透視方式. 選擇2—3個石膏幾何體,用16開白紙作結構素描寫生一幅.要注意構圖,比例和結構,正確地運用素描工具和作畫步驟.
結構素描(第一講) 正確的觀察方法:(1)整體的觀察(2)比較的觀察(3)立體的 觀察(4)理解的觀(5)藝術的觀察 正確的表現方法:整體——局部——整體. 結構素描寫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觀察對象(二)構圖,定位(三)勾輪廓 (四)表現形體結構(五)深入刻劃 砂鍋,碗與酒瓶的組合. 作業要求: 有正確的結構分析方法和過程. 2.例,透視,形體與結 構準確. 3.用線主動,能根據不 同因素變化力度.
結構素描(第二講) 砂鍋,碗與酒瓶的組合. 要點與要求: 1準各個圓弧與視平線的關系,防止 出現圓形的透視變化不統一的問題. 2.用線要表現出體積與轉折,而不 是單薄的框架,在圓形物體的外輪廓 線上要能夠體現出形體轉折的趨向, 3.注意鍋蓋與鍋身傾斜放置的角度 關系和鍋蓋與鍋口尺度相吻合的比例 關系. 以線構成的方法步驟 畫一張瓶,罐組合的素描 . 重分析,比較,重整體調整,空間框架的建構.
結構素描(第三講) 線構成的方法:(線透視法)步驟一:定點,拉線,注意.步驟二:確定比例,透視,形狀的位置.步驟三:分析,比較,完成. 以調子素描方法步驟畫一張寫生. 作業要求:能運用明暗色調,有條理,有重點地畫出物體的結構和明暗關系,使畫面形象基本上具有立體感,空間感和質量感.
調子素描(第一講) 一,明暗: 明暗產生的原理2,明暗五調子3,光源 質量感,空間感,體積感 二,調子素描方法(調子素描寫生步驟) 1,觀察對象2,構圖定位3,勾輪廓(以上三步同結構素描) 4,畫大體明暗關系5,深入刻畫6,調整,完成 以整體推進法畫一張 靜物寫生.
調子素描(第二講) 明暗構成法分為 整體推進法與局部推 進法. 一.整體推進法: 1.步驟 2.建立畫眼 3.吃透形體 二.局部推進法(略) 調子素描(第三講) 調子素描,也有人稱它為"全因素素描".光影素描借助光線與形體的關系,研究造型的特點和規律. 形體的明暗關系主要受五個方面的制約:1,光源的強弱;2,光源距離形體及其各部位的遠近;3,光線與形體各部所呈的角度;4,形體本身的明度;5,周圍環境的反射和襯比作用. 寫生的步驟: 畫大體輪廓;2.畫基本色調;3.深入刻畫;小調整關系. 教學問答: 畫一張素描靜物寫生. (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 注意: 形體的明暗關系主要受五個方面的制約. |